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1 2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管理团队
师资队伍
规章制度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四川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76年马列德育教研室,历经“两课”教研室、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20149月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学校直属的独立二级教学科研机构。学院现有班子成员4名,其中党委书记1名,党委副书记、院长1名,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名,副院长1名。拥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达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达州市基层治理研究中心。2020年入选四川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

一、师资队伍 现有专职思政课教师6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2人,博士16人,硕博士教师比例超过90%。拥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名、省委理论宣讲团成员2名、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百人专家库”成员3名、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2

二、办学条件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办公场地2000余平米,包括办公室8间、会议室2间、资料室1间、学术交流中心1间、专业培训教室1间、博士教授工作室2间。书籍3万余册。依托川东北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建有邓小平故居、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等稳定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15个,已组织3万余名学生开展红色文化实践研修。建有“巴山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网络资源库。

三、机构设置  设专职组织员1名。内设党政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专职教学秘书、行政秘书各2名。设6个教研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设党支部5个。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全校本专科近2万名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任务,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课程,有“党员名师”5人

五、科学研究 组建革命老区历史文化研究团队、四川革命老区产业振兴研究团队、四川革命老区基层治理研究团队开展有组织、有方向的科研,聚焦川陕苏区历史文化研究、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等优势领域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形成了革命老区社科研究特色。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出版专著10余部。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农村经济》《苏区研究》《长白学刊》等刊物发表体现革命老区特色的学术论文50余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收目。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研究团队获批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研究成果获得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近10项,市厅级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近20项。完成地方政府的委托或专项课题5项。“川陕革命老区贫困县扶贫难题破解研究”被省社科联《重要成果专报》第10期(总第238期)刊载。2项成果被省委政研室主编的《调查与决策》刊载。

六、学院特色 学院始终坚持扎根老区,铸魂育人,服务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发展思路,秉持红色文化育人理念,将川陕革命老区富集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持续长期开展研究,让红色成为思政课的鲜亮底色,切实提高师生的红色文化素养。单独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逐步形成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模式的多方协同思政课红色文化实践教学机制。编撰红色文化校本教材和资料20余部。分专题开设“红色历史与文化大讲堂”课程,惠及学生20000余人次,实现红色育人“横到边”和“纵到底”。打造“巴山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资源库,资源库分为“红遍青山”“红军将帅”“红心向党”“红色传承”“红歌嘹亮”“红舞飞扬”“红娃视界”等版块,已有资源27000个,互动总量超亿次,校园网络空间始终坚持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


办公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莲湖校区)
版权所有:马克思主义学院 蜀ICP备060200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