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奋斗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赴绵阳进行实践研修
来源: 发表于:2022-06-15 09:15:03 文章点击数:[]
红色是我们党旗帜的鲜明底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洪流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渠道,在红色文化整合、转化、传承、发扬上具有重要责任。马克思主义学院为进一步推动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将红色基因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6月8日至10日,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春辉、院长孙杰带队组织全院教师及部分兼职教师、学生代表,到绵阳开展实践研修。
本次实践研修的主题是: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旨在收集更多革命先辈和中国人民先辈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奋斗故事。同时,大胆改革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式,将所看所学所想所悟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进馆聆听,感受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绵阳历史文化悠久,化底蕴深厚,羌族文化、白马藏族文化等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大量历史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形成绵阳缤纷的人文景观。6月8日下午,研修的师生集体参观了绵阳市博物馆,进一步了解绵阳古代历史文化、汉代文物、石刻艺绵阳博物馆夜景术、书画、崖墓、摇钱树等专题陈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展示等。大家认真听取讲解,通过品味历史故事、赏析精美文物,进一步加深了对绵阳城的发展进程认识,对绵阳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领导下,我们开展了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6月9日上午,老师们集体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在讲解员充满感情,生动的讲解下,老师们沉浸式观看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的视频及全国人民救援、帮助汶川受灾人民的过程,让老师们更加深入理解了抗震救灾精神的核心内涵。同时,老师们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词,使灵魂得到了洗礼精神得到了升华。
——学习英雄,感受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
弘扬英雄精神,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必须让英雄人物、英雄事迹走进大学校园,让英雄文化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主题之一,成为大学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大学生崇拜的人生偶像,方能汇聚起坚不可摧的前进力量。1953年1月,陈开茂参加了朝鲜东南鱼隐山战斗,在与敌激战中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枪眼,英勇牺牲,时年22岁。为了表彰陈开茂的功绩,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他身前的请求,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并授予特等功臣,载入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立功》史册。6月9日下午。研修组老师们在开茂村原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一起慰问了革命英雄陈开茂的家人,学习了陈开茂的革命先进事迹,并向英雄的家人带去了慰问品。
——“两弹”薪传,赓续前行
“两弹一星”精神,是20世纪下半叶新中国科技专家在自主研制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辉煌伟业中自觉培育践行的一种伟大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6月10日上午,老师们集体参观了绵阳的“两弹城”,进一步了解邓稼先、王淦昌等科学家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隐姓埋名,藏匿于深山,废寝忘食的投入“精心研究、精心设计、精心试验、精心制造,力争第一,慎之又慎,万无一失”的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之中。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人间奇迹,已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步入世界前列。正是靠着“两弹一星”的战略保障和强力支撑,我国赢得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机遇,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而今,“两弹一星”已经成为中国艰苦奋斗、自主创新掌握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统称,提振我心,惊撼敌魄。“两弹城”之行让老师们不仅深入理解了 “两弹一星”精神,也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初心。同时,我院优秀青年教师丁玉洁老师在“两弹城”门口现场为大家讲述了一堂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既生动又感人的微党课。
除此之外,老师们还到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北川新县城、新生广场等地参观,深入了解北川羌族民俗、重建后的北川新县城风貌和发展情况。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学院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不断进行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积极探索“12345”思政课建设新模式:“1”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即注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3”即坚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三培”旨向,“4”即构建价值引领、知识传授 、行为塑造、能力培养“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5”即推进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 “五大体系”协同发力,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为抓手,使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