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信箱:2512220575@qq.com 院长信箱:772006799@qq.com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后台登录
 
站内搜索:
1 2 3 4
 
工作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孟威作《城市更新的政策逻辑与青年担当——基于‘十五五’规划建议的解读》的学术讲座

来源: 发表于:2025-11-25 11:25:18 文章点击数:[]

11月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莲湖校区A318举办“城市更新的政策逻辑与青年担当——基于‘十五五’规划建议的解读”专题讲座。学院青年教师孟威博士以政策理论为纲、以地方实践为目,系统梳理城市更新与“十五五”规划的衔接路径,引导学子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出发,理解城市更新的价值内涵与实践空间。

讲座开篇,孟威老师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维城市建设目标为切入点,结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解析城市更新的核心逻辑。“‘十五五’规划提出的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空间的具体实践。”指出,从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到地方层面的落地执行,关键在于“找准自身定位、解决真问题”。

针对川东地区城市发展特点,孟老师特别以达州市为例,拆解地方落实“十五五”规划的实践路径:“达州作为川陕渝结合部的交通枢纽,其城市更新既要呼应‘韧性城市’建设要求,解决老城区管网老化、防洪设施薄弱等民生短板;也要依托红色文化、巴人文化资源,在更新中留住城市记忆,这正是‘文明’‘宜居’目标在地方的具象化。”

“作为川东高校学子,我们能为身边的城市更新做些什么?”讲座中,孟老师将理论解读与达州本土实践紧密结合,提出“调研助民、宣传惠民、服务利民”的青年参与路径。以达州市通川区老旧小区改造为例,建议学生组建“城市更新观察团”,通过入户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收集居民对停车位增设、社区养老设施配置的诉求,为规划部门提供“接地气”的参考;同时利用短视频、公众号等平台,用通俗语言解读“十五五”规划中城市更新的政策要点,消除群众对改造工作的认知误区。

讲座尾声,孟老师围绕“十五五”规划中“高质量发展”要求,强调城市更新是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微观窗口”。“从县城的管网改造到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每一项更新举措都关乎民生福祉、区域协调,背后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鼓励学生以此次讲座为起点,既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城市更新的政策逻辑;也要走出校园,在达州的街巷社区中观察实践、增长才干,把个人成长融入地方发展、国家建设的进程中。

                                      撰稿:赵勇旭    一审:杨建霞  二审:何先成  三审:孙杰






办公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莲湖校区)
版权所有:马克思主义学院 蜀ICP备060200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