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漫巴山讲堂”系列讲座第四讲 ——大党史背景下达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盘点
来源: 发表于:2025-03-13 14:39:25 文章点击数:[]
3月12日下午,应学院邀请,中共四川省达州市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二级巡视员毕瑛涛来我校作“红漫巴山讲堂”系列讲座第四讲——《大党史背景下达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盘点》。讲座由学院党委书记刘春辉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参加讲座。
毕瑛涛首先分析了大党史的提出背景和基本概念,指出大党史研究的是一切与党史有关的方面和内容,涉及工作、会议、报告、文章等多个方位、层次和领域,包括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而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理解和传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毕瑛涛认为达州红色文化的相关论述需要放在大党史的背景下来考察,受五四运动影响,以王维舟同志为代表的一批早期共产党人,在达州开启了革命事业,深深影响了达州的革命运动和红色传承。毕瑛涛盘点了达州的红色文化资源,分析了开国将军、一副红色对联、一个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一所学校(蒲家“五高”)、一个陈列馆(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以及一些区县的红色资源相关情况,如达县的杨超——延安“黑格尔”、彭伯龙——红军“御医”、宣汉县的王维舟、开江县的“两刚”——徐彦刚和唐在刚、万源的巴山女红军代表何莲芝(董必武夫人)、大竹县杨通乡大庙寨——四川省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渠县的隐蔽战线的重要领导人于桑和抗日英雄郑少愚等等。
刘春辉总结谈到:毕老师以数家珍的方式,在大党史背景下通过对大党史的提出背景和研究方法的介绍,详细盘点了达州的红色文化资源,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史料翔实,论据充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学理性、学术性,对思政课教学和科学研究具有很好的启示价值。达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出现了很多鲜活的红色人物,发生了很多感人的红色故事,保存了很多红色文化遗址,产出了很多具有价值的红色成果,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刘书记最后指出,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大师生要在心中播下红色文化种子,尊重红色历史,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撰稿:王胤萱 初审:杨建霞 终审:刘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