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1 2
 
工作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我院教师作“乡村振兴与基层跨界协同治理”讲座

来源: 发表于:2018-11-02 00:00:00 文章点击数:[]

 

      10月31晚7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兰奎老师在莲湖校区学术报告厅B厅作“乡村振兴与基层跨界协同治理”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2017级行政管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及2018级思想政治教学专业全体学生,大学生通讯社记者、问学研究会部分会员到场聆听讲座。
在讲座中,兰奎老师以“问题为导向”,逐一对“乡村是什么?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的路径?基层跨界协同治理以及我们能做什么”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第一,从新石器时代,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分离,以农业为主要生计的氏族定居下来,出现了真正的乡村,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说乡村是我们每个人的“根”,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故乡。第二,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乡村振兴作了具体部署,是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乡村振兴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五大方面,明确思路,深化认识,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当前要继续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尤其是面对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户,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政策,因地施策、因村施策、因户施策,确保2020年全面脱贫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他说,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关键字的变化,凸显出了脱贫理念的创新,在“扶”时,如果对象不主动思考如何脱贫,不积极配合脱贫工作,就会出现“等靠要”的问题,而“振”却整合了多元主体和资源,能形成“振动”效应,可以有效激发多元主体的相互协作。第三,要使乡村振兴运转起来,实施基层跨界协同治理是一个较新的视角,基层跨界的实质是共建、共享、共治,是相互“借资”和“借智”,突破区域、行业、领域、观念之界,实现资源、人力的有效整合。要实现基层跨界协同治理,一是要树立以“命运共同体”为导向的协作治理,二是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跨界治理机制,三是打造全流程、动态化的跨界协同治理框架,四是设立专门化的跨界协同治理机构。基层跨界最难的是跨出观念之界,因此,他呼吁大家要多思考、多学习、多实践,以己之力,率先从学理的角度提出设想,并积极与基层村、社区开展合作交流,共同将研究成果推广实施,在实施中不断总结经验,为进一步实施跨界协同作一点探索。
最后,兰老师讲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把个人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到一起,主动思考、积极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一个有思想、有情怀、有抱负的新时代优秀大学生。
讲座结束,学校大学生通讯社记者对兰老师作了现场采访。
办公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莲湖校区)
版权所有:马克思主义学院 蜀ICP备06020089号-1